早在1927年7月,在冯玉祥将军主豫时期,由省政府派遣郭须静、徐金泉、何日章三人,为河南博物馆准备委员,开端筹建河南博物馆,从属河南省教育厅。
河南博物馆是在“开封法院西街”的“法政书院”校址和“河道总督衙门”原址上树立的。后来“法院西街”又康复本来街名三圣庙街,解放后又改为三胜街至今,河南博物馆门牌号为31号。
上图是民国时期筹建不久的河南博物馆,大门两头有两个战士在放哨,还有一对石狮。不过,门前几个造型特别的用铁链衔接的柱子,是干什么用的?
河南博物馆其时是河南省仅有的博物馆,1928年5月,河南博物馆改名为“民族博物院”,由省政府直接领导。
上图是河南博物馆内情形,青砖铺路,六角亭子,美化搞得也不错,有木质连椅供游客歇息,路两头相同有邮筒似的柱子。
1930年12月1日,河南省政府将“民族博物院”康复为“河南博物馆”,并确定为社会教育机关,直属省教育厅领导。
看上图,说实话,那时候博物馆内的美化真的不错,在那个社会不稳定的时代,着实不容易。
1930年12月23日教育厅委任关百益为馆长,并收众师范房舍为古物陈列室。
上图是民国时期的河南博物馆内的主修建,两层欧式修建,很美,现在该修建还仍然保存得十分无缺。
1931年1月20日,河南省教育厅又公布了《河南博物馆安排法令》,其间清晰博物馆的主旨为:
一、发扬固有文化;二、发起学术研究;三、增加民众常识;四、促进社会文明。
1930年至1937年间,是河南博物馆空前开展的顶峰时期,藏品中的历史文物最为丰厚、精美,具有河南当地特色,并且涌现出以关百益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人员。
上图是开封沦亡时期的河南博物馆,和民国时期的如出一辙,内情笔迹略显含糊,铁链仍然摆放大门两边。
1938年6月6日开封沦亡,为防止收藏文物被抢掠,已将首要文物68箱提早转运至重庆。
上图是博物馆内的孙中山铜像,便是现在禹王台公园里“辛亥革命烈士墓”前的孙中山铜像,是冯玉祥1927年铸造的。原先矗立在南关火车站西北方向冯玉祥制作开封市公园内,便是南关纪念塔周围。后来才搬到龙亭大殿前,1980年才迁到禹王台。不知道为啥会跑到博物馆错综复杂。
上图是开封沦亡时期,几个日本军官在博物馆错综复杂合影留念。在此期间河南博物馆被更名为“河南省立博物馆”。
上图是开封沦亡时期,河南博物馆门前铁链柱子的特写镜头,看样子是铸铁的,一个男孩擓着一个篮子,看着摄影师傻笑。
上图是民国时期,河南博物馆错综复杂收藏的佛像,很可能是从破落不胜的佑国寺(铁塔公园)错综复杂搬过来的。
抗战完毕后,河南省政府派谢孟刚为接纳委员,接纳了日伪当局操控下的河南省博物馆,但终因解放战争的迸发,政府忙于内战,经济严峻匮乏,经费窘迫,博物馆步履维艰。
1948年10月24日,中国人民势不可当,第2次解放了开封。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和文博工作,当即建立了以赵干亭为主的三人办理小组,进驻博物馆,开展工作。
1949年11月,河南省政府录用省教育厅厅长曲乃生兼任馆长,开端安排人员,收拾文物、安置展室,补葺房舍、保护设备,进行事务活动,博物馆又呈现活力,蓬勃开展。
1953年,依据中心文化部颁布的《对当地博物馆的政策、使命、性质及开展趋势的定见》,河南省博物馆被确定为“地志性博物馆”。
1954年开封失掉省会城市位置,省会迁到了郑州,1961年河南省博物馆也随之迁到了郑州。
上图是在河南博物馆原址上建立的开封博物馆,大门上方增加了一个横匾,上面写着“河南省乡村社会主义高潮展览”,石狮仍旧在,而大门前边的铁链栏杆不见了,估量是1958年全国大炼时拿去炼钢铁了?
这时候的博物馆里外已被民居侵吞,变成大杂院了,只剩余石狮的底座了。显得乱七八糟。只要大门上方的弧形铁制门头仍然还保留着,但和最初的博物馆已截然不同了。
民国时代和九十时代的河南博物馆大门比照,近距离看看这个博物馆的弧形铁制门头,拍这两张相片的时间跨度为60多年,这么多年过去了,唯有不变的是这个铁艺造型大门,仍旧彰明显当年的光辉。
上图是河南博物馆原址文保碑,整条三胜街都拆光了,只要这座千锤百炼的修建仍然在守望着。
河南博物馆现在是第八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。几千平米诺大的博物馆拆得就剩余这座天井院了。